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网黑大数据查询

网黑大数据网贷黑名单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贷大数据 - 正文 网黑大数据专业信用优化服务平台

分期乐风险报告解读:如何避免成为购物陷阱的受害者?

2023-10-10网贷大数据网黑大数据134°c
A+ A-

  面对瞬息万变分期乐风险报告解读:如何避免成为购物陷阱的受害者?的互联网金融、面对鱼龙混杂的金融产品,消费者该如何规避消费陷阱?是不是可以通过前期观察让消费陷阱“露出马脚”?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补救?一旦发生纠纷了该如何投诉维权?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些金融消费陷阱的案例进行剖析,为消费者支招。

  某宝上莫名消失了2万元

  尽量少链接无密码wifi

  案例回放分期乐风险报告解读:如何避免成为购物陷阱的受害者?:2016年3月4日,王先生发现自己某宝里两万块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在回收站里查到了三十多笔转账申请纪录,其中两笔转账成功。让王先生困惑的是,转账时间是在凌晨三点多,而这段时间里,王先生一直在睡觉。而在此之前,王先生发现自己的账户有别的手机登录的痕迹,他当时删除了别的手机登录的权限,并修改了登录密码。“没想到,我的钱依旧被人转走了。”王先生说在转账期间自己的手机一直在身边,并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和通知。

  消费支招:最好不要用公共场所无密码的wifi。如果非要用的话,尽可能使用商家提供的带有密码的wifi网络。另外在用手机支付账户或者发送邮件的时候最好关闭手机WIFI功能,使用手机的3G、4G数据流量进行操作。因为通过WIFI连接,可以盗取手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一些支付宝号,密码,银行卡号,银行密码等。其次,对于一些存取非常便利的平台,最好控制一下存款额度,多余的钱可以做固定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不赚反亏

  买理财产品最好有书面记录

  案例回放:张姐去年到小区附近一家银行网点存钱时,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她购买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5%。此前没接触过银行理财的张姐经比较认为,这比存款利息要多得多,于是买下了。没想到产品到期后,银行告知张姐不但没有达到5%的收益,反而亏了。“6万元放在银行‘理财’了一年时间,不但没赚到,反而亏了1000多元。”无法接受的张姐找到银行相关负责人讨要说法。银行方面解释称,5%的年化收益率指的是预期最高收益率,而不是实际收益,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是浮动的。

  消费支招:购买理财产品,面对销售人员推销理财产品的收益承诺,投资者最好要求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便日后取证。同时,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更要关注数字背后所蕴藏的风险,如收益率风险、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投保期间患病遭遇拒赔

  专家建议保险维权重要三步

  案例回放:56岁的赵阿姨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赔付保险。在保险有效期内,赵阿姨因肺炎住院治疗,联系此前的保险代理人咨询赔付事宜,对方告知,经查实赵阿姨在购买保险前曾因肺炎住院,而该情况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因此下达拒绝理赔的通知书。赵阿姨又咨询律师,律师经调查发现,签署保险协议时,保险公司代理人未详细告知赵阿姨“如未告知此前有无患病将拒赔”,认为保险公司属于恶意拒赔,赵阿姨的这份保单应由保险公司先行向投保人赔付后,再由保险公司追究代理人责任。在与保险公司进行交涉未果后,律师代赵阿姨向保监会递交了投诉信。保监会经过核查认定保险代理人刻意诱导投保人的情况属实,责令保险公司对赵阿姨先行赔付后,再对该保险进行重新认定。

  消费支招:遇到保险理赔纠纷后,可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维权。首先应向保险公司陈述事实,力求达成赔偿协议;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向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如果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就应及时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衣服、日用品都能分期付款了

  理性消费后要保护好个人信息

  案例回放:今年上大三的小姚是“新新消费”的簇拥者,她是许多分期购物网站的会员客户,在同学眼里,她从来不用为购物发愁,经常购买一些所谓的“奢侈品”,“分期付款的商品琳琅满目,数码、家居产品,也有美食、化妆品之类的小物件。比如说一款售价118元的品牌面膜,可选择分12期付款,每个月只需还款9.9元,该网站页面数据显示该款面膜已经售出500多单。”小姚说,自己很享受这种分期付款的购物形式。但是父母对她的这种消费形式很担忧:“没有收入,没有多少存款,假如消费超支,会不会对信誉造成影响。这些分期付款的平台到底正不正规?”

  消费支招: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提供个人无抵押、免担保的消费类贷款服务,难免龙蛇混杂,消费者首先要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其次是注意查看合同条款,如金额、还款日期、违约利息等,第三是消费者一定要理性消费,并综合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因为其违约行为将会被记录在案,影响今后其他的银行业务。

  信用卡逾期还款,全额罚息

  绑定借记卡,自动划款最好

  案例回放:市民周先生办了某银行的信用卡,一直都是按期还款。年底时他收到银行寄来的电子对账单。查账候发现,自己居然被收取了200元的循环利息。周先生觉得十分奇怪:“平时我信用卡还款都很及时,怎么会产生循环利息?”周先生联系上发卡银行,客服人员称,周先生去年10月信用卡消费1万余元,还款时还差1元没还清,但是利息是按照欠款总额进行逾期计算,应支付所有透支款自银行记账日起至还款到账日的透支利息。周先生表示自己不清楚未还清全额,同时认为就算逾期也应该按照未还清部分也就是1元钱来计算利息,而不是按照全款计算。在与银行客服反复交涉后,银行同意取消利息。但周先生觉得很纠结:“这利息说收就收,说取消就取消,太过随意更让人质疑”。

  消费支招:要避免“信用卡还款陷阱”并非无计可施。首先市民办卡前,要弄清银行计息方法;其次,每月要认真查看对账单,如果发现不明交易额,一定要咨询清楚,同时记清所欠金额,避免漏还“零头”,还可以通过A T M机、电话银行或者网上银行等查清确切的所欠金额。最好的办法是在信用卡的发卡行开一个储蓄账户,和信用卡挂钩,让银行“自动划款”。

  汪红霞/整理

  相关新闻

  遇见以下情况,请注意

  解读十大金融网络诈骗法

  1.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一些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2.金融交易诈骗

  这种诈骗往往是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股民资金。

  3.购物退税

  在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购房人详细资料后,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购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分期乐风险报告解读:如何避免成为购物陷阱的受害者?

  4.转账“安全账户”诈骗

  刷卡消费之后,骗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5.虚假贷款信息诈骗

  这一诈骗类型主要针对需要小额贷款的群体,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贷款信息,一旦有事主与其联系,则以收取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取事主钱财。

  6.收藏诈骗

  骗子会冒充各种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7.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8.伪基站诈骗

  这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链接,一旦点击后,便在事主手机上种植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9.微信诈骗-爱心传递诈骗

  现在微信发布的信息也不能全信,一些骗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到朋友圈里,引起不少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话费就是通讯诈骗。

  10.二维码诈骗

  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原文链接:公道观察网http://www.gongdaogc.com/Show.asp?id=22590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QQ钱包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选择分享方式
  移步手机端
分期乐风险报告解读:如何避免成为购物陷阱的受害者?

1、打开你手机的二维码扫描APP
2、扫描左则的二维码
3、点击扫描获得的网址
4、可以在手机端阅读此文章

本文来源:查网黑

本文地址:http://chawanghei.com/?id=16204

信用查询:搜狗搜索“贝尖速查”诊断自己的网贷大数据信用

报告解读:添加微信客服2905060220获取信用优化建议!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推荐阅读
  用户登录